企業動態

不到徽州也能賞“畫里鄉村” 世園會安徽展園探訪

發布日期:2019-4-22 瀏覽次數:3207

 北京日報客戶端


安徽園里的徽派建筑。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

“一生癡絕處,無夢到徽州。”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曾如此盛贊徽州。青山綠水中環繞著古村落,粉墻、黛瓦、馬頭墻點綴其中,裊裊炊煙依稀可見,這樣的“畫里鄉村”美景不到徽州便可在世園會欣賞到了。近日,記者探訪世園會安徽展園,這座3000平方米的展園已成型,不論是白墻黛瓦的建筑,還是到處可見的精美雕刻,都傳遞著徽州特有的詩意與浪漫。

來到安徽園入口,一座近10米高的牌坊讓人恍若穿越到了徽州。這座牌坊的原料是一塊上千噸的整石,由二十多位非遺傳承人手工雕刻而成,制作上沿襲了明代典型建筑工藝,是一座三尖四柱七樓牌坊,匾額題字“國泰民安”,整體恢弘大氣。尤為亮眼的是,牌坊上方的紋飾,展現了徽派經典技法——高浮雕,即分兩層雕刻,上面雕刻“雙鹿獻瑞”,下面雕刻“雙龍戲珠”及“鳳戲牡丹”,頗具匠心。

穿過牌坊進入園子,一汪清池、一座白墻黛瓦的徽派建筑由近及遠,仿佛將“畫里鄉村”——宏村搬到了這里,清池中水霧裊裊,更增幾分詩意。“這是安徽園的主景,我們相信它極有可能成為網紅打卡點。”安徽園設計師說。

徽州雕刻產生于宋元,興盛于明清,“無宅不雕花”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點。漫步全園,游客可以四處領略徽派雕刻的魅力,例如穆桂英掛帥、福祿壽三星高照、郭子儀進壽、狀元及第等徽州人喜愛的經典故事與人物雕刻,青磚門罩、石雕漏窗、木雕楹柱等建筑細節。在勾勒、鑿坯、修光、打磨中,安徽展園將古雅、簡潔的徽派風格演繹得淋漓盡致。

安徽展園的另一大看點,是園藝花卉。安徽園設計團隊總負責人王引說,目前安徽展園內共有300余種植物,其中200多種是安徽特有的,都是從當地直接運送而來,其中還有不少明星植物。例如植物界的大熊貓——銀縷梅。王引說,早在6700萬年前的白堊紀,銀縷梅就已經生活在了地球上,經歷了6700萬年的優勝劣汰,它仍頑強地生存著,并保持著祖先們的生存方式:開花卻沒有花瓣。銀縷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,它的葉子會在每年深秋變成鮮紅色或金黃色。和常見落葉樹種不同,它的變色更為純粹,往往是一整樹都變為鮮紅或金黃,很少出現黃色、紅色、紫紅色雜糅的現象,因此帶來的視覺效果更為震撼。展園中的銀縷梅雖然只有一支、獨秀于林,但卻深藏著令人深思的生命態度。

同時,安徽展園還準備了動態文化藝術表演,園內的戲臺區依照安徽古戲臺搭建而成,將會上演《天仙配》等經典黃梅戲劇目。展園入口的牌坊前還設置了被稱為“東方芭蕾”的花鼓燈表演,能讓游客在欣賞園藝之美、建筑之韻的同時感受安徽文化的靈動,讓千年黃梅在世園會煥發新活力。

相關文章

·"今日頭條“報道:——經典永遠時尚 延慶徽園
·2017中國花卉博覽會安徽室內展區
·2019北京世園會 永寧瞻勝
·2017安徽省城市基礎設施對接會推介項目概況
·探索積極應對“新常態”下的園林市場之策略
·2017年巡視督查簡報(第三期)三
·我公司在“環境產業聯盟愛心捐贈”儀式上獻愛心
·園林企業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大有作為
·安徽風景園林行業協會在我公司召開座談會
·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安徽展園風采 徽風古韻

aAⅤ观看网站在线